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NEWS BULLETIN

写生圆明园

作者:  时间:2015-10-23 11:27:51

    今天,石齐新中国画高研班的同学四十余人在石老师的带领下到圆明园写生,早上大家都被阴霾的天气困扰着,路上甚至还下起了很大的阵雨,想起圆明园没有长廊可供栖身,真为如何写生而担心,只有石老师一人自信满满的:“放心、一定没有雨”,一人行到了公园门口,真的好神奇呦,圆明园真的没有雨!点名,入园,沿西侧小路迂回转至园林深处,满满一池的荷花静静的绽放着。




因为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石老师首先带领大家缅怀过去,回顾中国近现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曾经偌大恢弘的一座皇家园林,因为列强的贪欲被洗劫殆尽,留下的几处断壁残垣,反映着劫后真实的状况,也见证着历史。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眼前的大片废墟,带给我们的是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它时刻教育国人,中国一定要强大才行。

回头看我们身后的荷塘,里面开满了多少文人墨客诗中、笔下所描绘的荷花。众所周知,菊之爱,陶渊明之后少有;牡丹之爱,大众之审美也;唯独莲之爱,古往今来传承至今,也许是因为佛前的一朵青莲,也许是因为庄严肃穆的莲花宝座,抑或是源于宋代一处清幽的曲院风荷”……源于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它能带给你清净。研究会副会长吴琼低声念着放生的佛语,大家将每人手中的珍珠龟放入荷花池中,看着他们或东或西地游去,心中多了一丝慰藉。

 





之后石老师带着大家沿池塘边寻找最佳的写生地点,铺上毡子,丈二的宣纸上有之前画上的几片浓墨的荷叶,学生从池塘中取来池水涮笔,沾墨和水,望着远处和近处的景致,在纸边走上几个来回,在纸上抹上几处淡墨的荷叶;换笔沾墨,从下至上画上一枝长长的花梗,配上几根粗粗细细的微倾的茎;纸的这边浓密些那一边就必定松散些,还是石老师一贯讲究的疏密别致,纸的底端画上几片小圆的荷叶与上边的刚劲的叶比较起来透出一些俏皮;再换来细笔,勾出淡墨的叶脉和水纹,虽然画面上还只是寥寥几笔,也仅仅是干湿浓淡的用了些墨,但一幅花梗、荷叶纵横交错“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荷花图已悄然纸上,让人心中叹服。

趁着换水的空隙,望望远处的景色,正巧一阵风吹过来,荷叶脉脉、花枝摇曳,那些或红艳耀目或洁白纯净的荷让人想起“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诗句,好贴切呀。这荷花与荷叶虽说长得是单薄了些,一根长梗子上只有一朵花,另外一根长梗子上又只有一片叶,可爱在于她们肩并肩手拉手似的长在一处,洋洋洒洒百亩千顷的,所以人们才长长久久的钟情于她,才流传下来有那么多张美丽的画,那么多首美丽的诗,那么多篇美丽的文章。


回过头来看我们石老师如何用色,板刷沾上紫色、花青、深绿、群青,画出几片彩色的荷叶与流动的水波,斑斓而灵动;沾上曙红与白粉画出花瓣,有的盛开有的闭合,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头绿沾淡墨画上几支莲蓬,配合着叶与花;清代石涛有诗说道“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这里虽不见画船,却画出了“贴波”的感觉,也就是我们石老师,别人是不可能及的。

石老师在作画的时候,周遭围观的人很多却很安静,只听见刷刷的落笔声和清风吹过荷塘荷叶相接的声音,一幅很美的画面。中间小憩的时候,石老师对大家说,写生不能是照搬照抄,那样我们就等同于相机了,这个地方荷叶、荷花长成什么样画面上一定不能完全一样,要艺术发挥,取自然中灵动之处融进画中,中国画如此,新中国画更应该如此。听这样说,似乎有些明白了,难怪那样单纯厚实的造型,看得久了却能带给我动心的感觉,只觉得它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片色彩都是有渊源,有来处的。如果能用我们的画笔把感受体现于画面中,用自我的形式,将每个线条每种颜色都精炼到位,新中国画成也。其后老师又说道,写生的作品回去之后要收拾,不然不够精到,到处都粗糙是不行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集合众人在池塘边合个影,之后用餐,大家解散三三两两游园去了。半天的时间紧张忙绿而有趣,石齐新中国画高研班的一堂生动的写生课,不知对你有否启发?

 






全部作品石齐作品精选Selected Works